今日气象: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6号
邮编:226018

电话:
0513-85099225

传真:
0513-85099235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会动态

既要走出去,更要融进去--——南非、阿联酋通商掠影

信息来源: 南通日报 | 2018-12-29 15:14:02 | 访问次数:791次

陈辉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今年7月下旬的那个不眠之夜。

11月12日一早,他领着记者来到了约翰内斯堡的曼德拉广场,一边走进一幢大楼,一边讲述当时的情景与细节。

7月19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联酋、南非等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7月25日至27日参加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其间亲切了接见华侨华商代表。

作为南部非洲江苏总商会会长,陈辉受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的委托,全面负责组织安排了相关活动。在他看来,习近平主席的接见意义重大,既是对华侨华商的关心与勉励,更是对通商的鼓励与鞭策。

11月7日至15日,记者来到阿联酋的迪拜、阿布扎比,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开普敦,走进企业,探访市场,零距离接触了30多位通商,深切感受到了通商用三大特色亮点,给改革开放40周年、通商走进非洲20周年交上了一份时代答卷。

从一个家族到一个商会

11月11日上午,南非约翰内斯堡,陆凯松的新感觉公司仓储区内一派繁忙景象。最近一个月来,这里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向南非各地发送数百万兰特的服装。旺季到了,当地员工忙得一路小跑,额头上冒着汗珠。作为当初跟着姐夫范银九创业的80后小伙子,陆凯松如今不仅是当地知名通商,还是南非江苏总商会的得力干将。

就像陆凯松一样,早期的通商都是家里人、村里人带出去的。陈辉坦言,一个带十个、五六个带七八十个、十个人带一个村里的人,通商最初就是这么一个发展模式。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通商走进南非、阿联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1997年12月30日,南非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前,阿联酋自由贸易区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20个年头,“引进来,走出去”成为生动的实践;南通人敢闯敢试的精神汇聚为一股澎湃动力。正是这些多重利好的叠加,才掀起了通商走出国门的浪潮。

通商起步早,商会也在全省开了先河。2009年2月,南通世界通商总会在南通市外侨办指导下正式成立,现已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商会(同乡会)组织。商会,就是在外通商的娘家。生意靠商会,商会添生机,正是商会积极发挥了纽带与桥梁作用,才有了通商的蔚为壮观。多年在阿联酋打拼的沈卫忠,闲暇时会驱车到富吉拉酋长国的海边,钓红石斑,他曾豪迈地宣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通商。”事实确实如此。改革开放40年来,在海外创业的南通人数以十万计,足迹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之多、影响之大、融入之深,令江苏乃至全国侨商深表钦佩。

作为江苏最早在阿联酋创业的资深人士,阿联酋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徐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商这个名字很好,已经叫响了阿联酋;南通商会能够把通商聚拢在一起,抱团取暖,互相促进,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过去,南非社会治安较乱,抢劫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地华商中流行着一个说法:没被抢,就等于没到南非。陆凯松以往都是“关起门来做生意”。近几年来,商会在警侨联动、保障安全上起了大作用,陆凯松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新感觉公司销售已经连续三年实现20%的增长。

从一个产业到一个集群

11月7日,到达迪拜的当天下午,我们放下行李,就来到了中国龙城。这个华商集聚的市场,从里到外都充满了中国元素;约堡的中国商贸城,是由通商主导建设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11月11日中午,陈辉和我们聊着市场的发展情况,一列火车从他身后的铁路上驶过。不远处,当地员工围在一起,下着用塑料瓶盖做棋子的跳棋;11月14日,开普敦江苏商会会长钱忠带着我们来到了中国批发城,城里干净整洁,购销两旺,快餐店里飘来茶叶蛋的香味儿。

这些市场,至今活跃着通商的身影,也是通商初到南非、阿联酋开拓市场的缩影。

除了家纺,建筑也是通商的传统优势产业。哈利发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仅对外开放到124层,南通世界通商总会副会长徐向成的一个电话,就让我们在151层的高度上领略了南通铁军的风采。徐向成指着远处介绍说,那里是南通六建总包的得过鲁班奖的双子楼,那就是南通人参与建设的艾马尔广场、棕榈岛,而他承接的工程就在那个不起眼的远点上。

除了做大做强家纺、建筑产业,通商这些年来眼界广了,境界高了,发展理念变了,转型升级的路宽了。陈辉介绍说,通商在南非已经转型升级了,过去靠家纺包打天下,如今是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直接贸易、实体经济、房产物流和种植业各占三分之一。

三个80后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崔美晴,这位来自海安西场的80后美女,是迪拜知名的地产中介老板。她在结束出国劳务后坚定地选择了留下,开始了自主创业,而后嫁在迪拜,家在迪拜,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陆凯松,有了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和遍布南非的销售网络,为南非人量身打造了数千款服装;朱宇辉,小名毛毛,家庭条件优越,仍只身一人来到了开普敦,在商会的帮助下,开始涉及电子商务和LED灯的市场拓展。

对于自我提升和自我变革,钱忠有着深刻而直观的感受。从价格取胜到质量取胜,从代理品牌到品牌代理,这些改变,带来的是经营理念和消费观念的连锁反应,引得开普敦的一些大超市也到他公司大批量进货。

而在约堡,记者有幸结识了一桌子的大王,其中,有服装大王,有箱包大王、物流大王,还有蔬菜大王。这些“大王”,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起得早,想得开,做得大。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初到阿联酋,我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亲切感和自豪感。

在迪拜中国龙城,原本一脸严肃的保安见到了我们,忽然歪着脑袋露出笑容用英语问道:我看你不是第一次到迪拜了吧?在南孚路中国窗帘一条街,热情的阿联酋小伙子用中文问候:大叔,你好!还不由分说地把阿拉伯男子的头巾里一层外一层地包裹到记者的头上。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南非的开普敦,才转了一圈,钱忠就问:我们开普敦怎么样?后来,他开头第一句话总是:我们开普敦。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通商已将理想化作了现实。短短数日,我们也时常会有这样的感慨。

2017年,通商李卫冲在创业南非10多年后,买下了208亩地,摇身一变,做起了“地主”。他常常和40多名当地员工一起干活儿,由衷赞叹“他们有用不完的劲”。看着中国蔬菜长势喜人,员工们忍不住会放下农活,载歌载舞。62岁的老李也跟着焕发了第二春。

眼下这个季节,正是南非的夏天。老李的鑫源农场的当季蔬菜有40多个品种,其中海门地皮小菜就有青茄子、甜玉米、洋扁豆、红扁豆、韭黄、山药、空心菜、鸡毛菜,挖出的山药有大半人高。在约堡的餐桌上,李卫冲总是自豪地指指这个又指指那个说道:这些都是我农场供应的。

种好自己的地,也惦记着别人的田,李卫冲多次给当地人义务辅导培训农业技术。今年10月,他的优秀事迹还登上了《非洲时报》。

报道中提到,10月5日,又有10位农业技术学员在老李的农场开始了为期5天的农业技术学习。当天,恰巧有一位当地农民来到农场,见到老李就像见到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友,不由分说拥抱起来。

原来,这位农民曾在老李手把手指导和帮助下,学会了种植技术,原来种的土豆个头小收成也差,经老李一指点,不仅收成好了,土豆的个头也比原来大多了。这位农民还现身说法,对新学员说:“我就是个活生生的成功例子,你们要好好跟着老李学。”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周国辉参赞表示,此次合作不仅响应了南非中国年期间,两国人民在多领域之间交流合作的愿望,以此体现中南两国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理念。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不断发挥华人华侨的各种资源,更好地回馈当地。

记者前两天问老李何时回国喝酒,老李回复:暂时不回国,回来一定和你喝酒。看来,包容会通,融为一体,老李和更多的通商已经乐在其中、乐不思归了。

通商创天下,家乡多期盼;无论走多远,根还在南通。阿联酋南通商会会长张贤贵的一段话,代表了南非、阿联酋通商的共同心声: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当初出发的地方,无论飞多高,家乡总是那根最安心的栖枝。家乡的认可,才是通商此生的最大价值肯定。我当继续努力,为家乡效力,为家乡喝彩,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