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盛事培育中奥经贸合作新亮点
信息来源: 南通市 | 2018-4-20 12:59:46 | 访问次数:503次
奥地利是传统经济强国,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92亿欧元,人均4.2万欧元,分别居全球第29位和第13位,高端制造业、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突出,拥有隐形冠军企业200多家。同时,奥位于欧洲地理中心,连接欧盟新老成员国,是多个国际组织总部驻地,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超出自身体量的独特作用。中国重视发展对奥关系,友好与合作是双边关系的主旋律。建交47年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稳步增长,成为双边关系的助推器和压舱石。
特色领域引领务实合作发展
两国积极对接发展理念和战略,在“工”(高端制造)“农”(生态农业)“创”(科技创新)“绿”(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奥地利汽车发动机、特种车辆、水电设备等产业技术积淀深厚,通过合资合作、许可生产等方式积极拓展对华业务。两国就有机农业合作签署了文件,实施了现代化大棚果蔬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项目。奥地利科学家参加了“墨子号”量子卫星研发工作,两国之间率先实现了洲际量子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企业在奥成立科技创新园,打造技术创新基地和孵化中心。双方企业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水处理等领域实施了多个项目,两国政府共同支持的中奥苏通生态园已吸引8家奥企业入驻,中车株机公司研发生产的18米长电动大巴,已在奥投入试运营。以上合作多由重点企业引领,由点带面,形成了全面深入合作态势。
一带一路促生三方合作平台
奥地利对中东欧有着重要影响,经济联系密切,1/6外贸在该地区进行,对其直接投资约560亿欧元,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最大外资来源国,银行业在该地区总资产超过2000亿欧元、网点2000多家。而这一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16+1”合作的重要区域。奥地利是亚投行首批域外成员、“16+1”合作观察员国,积极支持本国企业参与贸易投资、金融和基础设施等合作,多次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带动形成了“一带一路”热。目前,两国铁路运输、物流企业正在积极探讨参与中欧陆海快线建设、中欧班列等合作,金融机构签署了多项备忘录,在项目融资、汇付结算、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了资金、技术、网点等优势的有机结合。
两大盛事培育合作亮点
一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坚定捍卫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将从2018年起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继续主动开放市场,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成就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奥地利是贸易强国,2017年货物进出口2895亿欧元,人均3.3万欧元,愿借助博览会扩大贸易合作。奥政府、商会有意设立国家馆、联合展台,推进电子、机械制造、自动化等优势产业对华合作,多家奥大型企业已单独报名参展。
二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地利曾举办两次冬奥会,冬季运动水平高,居冬奥会总奖牌榜第六位,设施设备完善,每年吸引全球1/6滑雪人员,相关装备用品产业领先全球。冬奥会将带动中国冬季运动大发展、“3亿人上冰雪”,奥地利重视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两国就场馆规划建设、缆车等特种装备制造、滑雪教练培训等领域深入合作。中国国家队部分运动员、教练员已在奥训练,中国企业还投资收购了奥滑雪场项目,学习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
互利共赢确保合作稳步前行
目前中奥经贸合作涵盖贸易、双向投资、技术引进、研发等各方面,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其成功“秘诀”。两国贸易互补性强,中国主要出口通信设备、服装、办公和数据处理设备,奥地利出口电力机械、特种专用机械、车辆等。截至2017年底,奥企业对华投资1259个项目、转让技术2183项,集中在中国亟需的中高端产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中国也成为奥企业的重要增长和利润来源。中国企业在奥创造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纳税超过1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奥设立欧洲总部,提升了奥整体区位优势。
范德贝伦总统率奥地利史上最大国事团访问中国,充分体现了发展双边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必将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水平,为深化务实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