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宾礼仪的基本概念
信息来源: 南通市 | 2012-1-10 12:29:29 | 访问次数:1243次
“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礼”是怎么产生的?有专家考证: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经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打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距离。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以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为基础,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礼”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交往的“私人礼节”,而是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在西方,“礼”一词,最初是特指上流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或宫廷礼仪,以及官方公认的交往准则。至于平民百姓,则只要求他们遵循统治阶级的法律,供权贵们奴役驱使就可以了,这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如出一辙。
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的交往。国际交往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于是就产生了国际礼仪。不论是西亚两河流域文明,还是古希腊、古罗马,或者古印度、古埃及,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国际礼仪制度。6000年前,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铭刻了许多“礼”的活动。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对“礼”开始了不断认识、升华、再认识、再升华的漫长过程,孔子倡导“周礼”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今天,“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而同时,又不断发生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协定)等国际交往行为。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而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人们相互往来,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行。平常生活是这样,进行国际交往更是如此。在长期的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各国之间礼尚往来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地球变的越来越小,人们更需要用“礼”来调整和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交际礼节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今天,人们之间相互来往更加注重礼节。事实上,当今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宗教、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交往,讲究文明礼貌已经是起码的个人修养。
现代的国际关系,较之过去已有了惊人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国际交往的规模迅速扩张,从20世纪初50多个独立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增加到75个,到2008年联合国的会员国已有192个国家。其次是现代生活频率加快,各国之间的交往已越来越频繁。再次是国际交往的内容不断丰富,参加国际活动的人员空前增多,而涉及全球的问题,如气象、环保、粮食、抗爱滋病、反毒品、反恐怖等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国与国之间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而国际关系的这种发展又是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急剧扩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的。它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教育、艺术、体育、旅游等来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空前广阔、繁复、多样化的地球村图景。
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的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
现代国际礼仪就其内容而言,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宾与豁免等多方面内容。他们中有的己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在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