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鞋中看到大商机——记创业赞比亚大学生第一人陆江野
信息来源: 南通市 | 2012-1-10 12:24:10 | 访问次数:1418次
人物小传:
陆江野,39岁,籍贯启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199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电机厂、服装厂工作,后来在百花集团等做外贸营销。1998年在赞比亚创办Zambai XInge company ltd做贸易、后又创办Good plan company led,从事床上用品加工贸易。2002年在海门开发区,与他人合办南通吉人纺织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现为南通世界通商总会常务副会长,今年五四期间被评为海门市青年创业兵。
在今春南通世界通商总会成立大会上,记者结识了陆江野,他是南通创业赞比亚大学生第一人。5月13日,记者趁陆江野在国内的机会,采访了他最早两只货柜的事。
第一只货柜:
破解艰难险阻抵达
不甘心捧铁饭碗的陆江野,于1998年10月与三星镇朋友顾伯新踏上东非赞比亚的国土。他们在新华社驻赞比亚记者王能标的帮助下,考察该国市场。陆江野发现赞比亚有些人只穿一只鞋。经了解,原来当地人太穷,家中两个脚大小相近的人,每人穿一只鞋,给他人看,没人的时候就把鞋收放起来。这样的人,他一天能遇到十多人。更多的当地人是步行上下班。陆江野和顾伯新、李晓贤决定进军赞比亚,再辐射周边国家。三人筹集资金,到义乌市场进了一货柜货,发往赞比亚。
当时办签证很难。陆江野到北京的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大使馆办理转签手续。货柜45天就到南非码头了,而他们迟迟签不到证。陆江野抓住机会,在中国大使馆的一个常州人帮助下,和顾伯新签到去坦桑尼亚的签证。到达坦桑尼亚已是第100天了。不过,他们的鞋子、夏秋衣服特别好卖,价格是国内的数倍,他们因此赚了不少钱。
第二只货柜:
雇佣警察维持秩序
第一只货柜产品畅销的同时,他们让在国内的李晓贤赶快发第二只货柜,衬衫贴上自己在当地注册的新叶牌商标。第二只货柜到了之后,大门一打开,100多名当地人想涌进100平方米的店内,局面快要失控。他们赶快关上大门,只放10人进来采购。外面采购人意见很大,无奈陆江野打电话给黑人朋友。朋友马上派来两名黑人,给排队等候的人编号。陆江野又求助王能标,王能标让警察局派来两名拿冲锋枪的警察维持秩序。从此,他公司的新叶牌衬衫成为赞比亚人民喜爱的品牌。
一二年后,陆江野和顾伯新、李晓贤分开发展。2004年,赞比亚劳工部立法颁布营业员月工资不少于26.8万kawacha(克瓦查)、每年24天带薪休假等规定,陆江野模范执行,还常去孤儿院捐钱捐物,成为赞比亚人喜欢的中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