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气象: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6号
邮编:226018

电话:
0513-85099225

传真:
0513-85099235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专区

“我的字典里没有‘守旧’”——陈辉专访

信息来源: 南通市 | 2012-1-10 12:21:15 | 访问次数:1764次

 
                                                                                                           “我的字典里没有‘守旧’”
——陈辉专访
 

     在陈辉的血液中总有创新的思想在涌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思想很新而且很活跃。无论是当初做床上用品,还是后来投资服装、房地产,当 “媒体人”,这位44岁南通商人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这种乐观也正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寻找市场、征服市场时所表现出的积极与不妥协。在遥远的异国驰骋商海、热心慈善,乐观、永不言输的陈辉,无疑是新时期南通商人的典型。

 

不甘落后出国掘金

     从1984年开始接触床上用品到1998年走出国门寻找商机,陈辉曾在国内从事了十多年的床上用品生意。生意虽然一直顺风顺水,但陈辉却一直感到不满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辉一直说自己错过了很多机会,凭着灵活的头脑,他总能想出一些领先市场的点子,但每次都因为资金不够而作罢。陈辉知道凭自己当时的经济实力,要想在国内做出点名堂来,将永远比别人落后一步,他将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

     其实,早在1993年,正在叠石桥做床上用品生意的陈辉发现有不少台湾商人从叠石桥进货到南非去卖,每次的进货量非常大,他意识到南非是南通床上用品的一个重要市场。陈辉曾多方打听去南非做生意的途径,但因为当时南非尚未与中国建交而作罢。1997年12月31日,中国与南非建交, 11个月后,陈辉终于怀揣着梦想、带着自己打拼10几年的100多万积蓄踏上了南非的土地。他也是最早一批到非洲“掘金”的南通人。

                         

南非经商寻求市场

      初到南非,那里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已在国内有着10多年从商经验的陈辉欣喜不已。当时南非的纺织品市场是由台湾商人所垄断的,但货源大部分却是“MADE IN NANTONG”,台湾商人要从南通的批发商手中进货然后销到南非,比南通商人从厂家直接拿货多了一道手续,价格也高得多。当陈辉发现,一种由南通某企业生产的八件套在当地销售火爆而利润丰厚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商机。

      陈辉当即赶回南通,把自己的全部资本都用来进货,在南通生产床上用品的朋友还垫资为他发了几个货柜的商品。随后的一两个月时间内,陈辉凭着同样的产品质量和更低的价格,成功地在台湾商人垄断的南非家纺市场“抢”到了自己的地盘,到1999年春节前,他已经赚到了100多万元,将自己的资本翻了一番。这更加夯实他在当地扎根创业的决心,他将这在异国掘到的“第一桶金”全部用来买房子、买汽车、租仓库,信心十足地为未来的经营做准备。

      在1998年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包括陈辉在内的南通商人用手中新颖的商品款式和低廉的价格征服了南非纺织品市场,并且已经辐射到了周边国家,南通制造的纺织品主导权终于归南通人所有。

      2000年,陈辉决定改行做服装生意,而当时正是南通商人在南非经营床上用品的黄金时间。对于这次改行,陈辉有着自己的考虑,因为当地纺织品生意的火爆,很多本来已在当地经营其他商品的中国商人纷纷改行从事纺织品,越来越多的南通纺织品商人来到南非寻找市场。他觉得,床上用品的利润将越来越薄,在寻找新的经营项目时,他将目光瞄准了服装市场。

      毕竟“隔行如隔山”,对服装市场的试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对行情的不熟悉,陈辉在第一年走了不少弯路,他说自己在2000年几乎没有赚到钱。为了寻找货源,他在几乎每个月都要回国一次,常熟、浙江、广州,哪里的服装款式多、新,陈辉就到当地去发掘货源,回到南非还要带着自己的样品挨家挨户地到当地的商店去进行推销。尽管第一年只是保本经营,陈辉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而且越来越有信心,直到现在他也一直保持着这种情绪。

      有了第一年的摸索,后面的生意陈辉做的越来越得心应手。陈辉骄傲地说,现在他的服装已经引领了当地的时尚潮流。而这不仅是由于拥有良好的国内货源,更是建立在他对当地的服装流行趋势和当地人喜好的充分了解上。每次发货后,陈辉都会与自己的客户和员工沟通,听取信息反馈,什么服装款式受欢迎,什么颜色这个季节最流行,陈辉都有着充分的了解。平时逛商场、超市,除购物外陈辉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大家所穿的服装,多年的服装经营已经培养出了他的职业敏感性,什么样的服装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流行,他只要用眼睛一看就能了解个大概。现在,陈辉已经成为南非首屈一指的服装批发商,仅服装一项,他每年的营业额就超过1000万美元。

 

为华商创一份平安

      几乎每个在南非经商的人都曾有过被偷窃或抢劫的经历,陈辉的一次被劫经历惊险的程度几乎不亚于黑帮大片。2002年10月的一个深夜,陈辉和妻子、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被几个荷枪实弹黑人绑架了。在歹徒家里,陈辉的第一个想法是:“完了,肯定要被对方灭口。”但他还是尽量与歹徒周旋以求安全。因为车上并没有很多现金,陈辉提出,只要能保证三个人的安全,他愿意带歹徒到自己家取钱。就在驱车到陈辉家取钱的途中,歹徒却改变了主意,将陈辉三人扔在了高速公路上,当时已经是凌晨4点多,天马上就要亮了,“重见天日”的陈辉三人腿一下子软了,他这才真切地感受到死亡曾经距离自己有多近。但也有不少中国商人的命运没有陈辉那么幸运,近几年来,已经有10几名中国商人被歹徒杀害,就在不久前,一名刚由国内到南非做生意的女商人在回仓库的途中被枪杀。

       南非的市场越来越广阔,但社会治安却越来越成问题。有了这么多痛定思痛的教训,包括陈辉在内的几名华人侨领与当地警方成立了“警民合作中心”,还搞了一个华人保安中心,但在华商比较密集的香港城商城几乎每周仍然会有两三起劫案。华商在当地的安全问题成了中国驻南非大使馆、领事馆最关心的事情。在大使馆的支持下,包括陈辉在内的几名在南非创业多年的侨领在Selby地区集资兴建了一个占地约3万6千平方米的中国商贸城,在今年年底即将开业。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在商贸城附近修建一个华人住宅区,并加强商贸城与住宅区的保安力量。陈辉说:“做房地产根本比不上我做贸易的利润,搞商贸城和住宅区的目的一是为了改善大家的经营环境和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在南非经商的中国人更安全。”

 

国外打拼最爱祖国

      在国外经商多年,陈辉最大的感受是对祖国的感情越来越深了。为了签证和生意上的方便,早在2002年,陈辉就拿到了当地的绿卡,但他并没有申请入籍,他说,自己永远也不会放弃中国公民的身份。2002年1月19日,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约翰内斯堡成立,陈辉任副会长。和促会在非洲的活动非常成功,2005年5月发表了有名的《非洲宣言》,不仅中国大陆的商人纷纷入会,还吸引了很多在南非经商的台湾人和国际友人参加。

      2005年前,在南非有两份华文报纸—《华侨新闻报》和《华声日报》,但由于创办人都是台湾人,所以鲜少有国内的声音,并且宣传内容有很多是偏向“台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陈辉等4名侨领在2005年1月1日创办了华文报纸《非洲时报》。创刊两年来,《非洲时报》的发行量已达两万份,无论是发行还是名声都远远超过原有的两份报纸。陈辉说,他们现在其实是在赔钱办报,但只要能宣传到国内经济、社会的进步就值得。

      在南非打拼多年,最让陈辉难忘的是他几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6年1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南非时在开普敦接见了当地侨领,陈辉有幸成为第一个与总理握手的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陈辉至今仍感到温暖。当时总理握着他的手问:“是哪里人?”得到答案后连说:“江苏很好。”当得知陈辉是开车4个小时从约翰内斯堡赶到开普敦时,总理说:“你很辛苦。”总理的亲切让陈辉感动得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南非时,陈辉曾两次与总书记握手,这次的经历虽然没能留下照片,但却深刻地烙在了他的记忆里,直到现在回忆起来,陈辉的声音中仍不乏激动。

     今年6月,当时的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访问南非时接见了陈辉等人,充分肯定了南通商人在南非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回国创业。其实,回乡投资一直是近几年来陈辉的愿望,但他也知道,南通的纺织业越来越发达,市场划分越来越细密,回家乡做老本行恐怕是没什么出路了。他向丁大卫市长提出想搞一个科技产业园,发展高科技的项目。这个思路得到了丁市长的肯定,并鼓励他做积极的探索。在国内外寻找项目成了陈辉近阶段的主要目标之一,他表示,一旦发现好的项目,他将不失时机地引进家乡。

      国外经商成功后,陈辉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反哺家乡。除在家乡出资修了两条路外,从3年前开始,他资助了6名贫困生,其中通州石港的朱益峰已经考上了清华大学。而陈辉的爱心不仅播洒在家乡,从2001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出资30万人民币以上用于南非的慈善活动,捐助当地的贫困村和贫困儿童。“南非给了我很多,我应该为南非出一份力。”陈辉平静地说。

     这些年的磨练对陈辉而言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种在逆境中力争上游的精神是他在国外创业多年最大的收获,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南通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最棒的。”